文化随笔之“六艺中的‘数’”
讲到这里您也许会认为“六艺”中的“数”,就是算术,和现代意义的数学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六艺”中的“数”绝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中国古代“数”已经很发达,古代学者把它的起源归于《周易》以及“河图洛书”,宋朝著名学者秦九韶说:“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爰自河图、洛书闿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赅,鬼神之情莫能隐矣。”
《周易》是儒家经典,是一部讲占卜、阴阳变化的哲学著作。南宋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又把河图洛书附着其中,“数”起源于《周易》,因此,它还包含了天文、历法、地理、阴阳等内容,所以又被称为“数术”。《广雅》说:“数,术也。” 《说文解字》中说:“数,计也。”可见“数术”就是通过计算来解决天文、历法、阴阳变化的一种技术,是古代人类生存、生产的重要技术,与“礼乐射御”作为“大艺”的君子之术不同,是庶民需要培养的生存、生产技术。
古代的算经除了《九章算术》之外,还有一部书很重要。就是《周髀算经》,也是算经的十书之一,最初名为《周髀》,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它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天圆地方学说)和四分历法,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更迭、气候变化的规律,还包涵了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
中国古代的“数学”极为发达,除了上述的两部著作之外,还有很多关于“数学”的著作,比如《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韶著的《数书九章》《测圆海镜》《益古演段》; 杨辉《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杨辉算法》的《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等。也有很多的数学家为世界的数学做出了贡献,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祖冲之,他最早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数”不仅涉及了天文、历法、计算,还涉及了占卜、阴阳之术,在相关书籍中就记载了日食、月食、彗星、陨星等天文现象,在古人那里这属于灾异,是凶兆,这都包含着明显的占卜痕迹。而其中的阴阳之术,都中国人的哲学理念、日常生活都影响深远,比如风水之说,虽被人们称为迷信,但是即使现在人们择地建房时,还是很重视风水的,背山临水之地向来被人们视为风水宝地,其实这并非迷信,而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数”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内蕴丰富的概念,有时我们不得不钦佩古人的创造智慧,而在钦羡的同时我们是否要扪心自问,古人何以创造出如此灿烂的华夏文明。我们介绍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绝不是为了泥古,更不是为了复古,而是希望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进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