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
主條目:納米比亞歷史
國名
編輯
國家的名字來自於奈米布沙漠,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奈米布這個名字本身源自科伊科伊語,意思是「廣闊的地方」。這個詞是由Mburumba Kerina選擇的,他最初提出了「奈米布共和國」這個名字。 在1990年獨立之前,該地區首先被稱為德屬西南非,然後是西南非,反映了德國人和南非人的殖民占領。
前殖民時代
編輯
納米比亞的旱地自史前時代就有桑人、達馬拉人(Damara)和納馬人(Nama)居住。14世紀左右,在班圖人從非洲中部擴張的過程中,班圖人移民開始到達納米比亞。
從18世紀末開始,來自南非開普殖民地的奧蘭姆人(Oorlam people)越過奧蘭治河,進入今天的納米比亞南部地區。 他們與游牧的納馬部落的接觸基本上是和平的。他們很好地接待了陪同奧蘭姆的傳教士,允許他們使用水坑並且按年支付放牧的費用。 然而,在進一步向北的路上,奧蘭姆在溫荷克、戈巴比斯和奧卡漢賈遇到了奧瓦-赫雷羅的部族,他們抵制他們的侵占行為。納馬-赫雷羅戰爭於1880年爆發,在德意志帝國向有爭議的地方部署軍隊並鞏固了納馬人、奧拉姆人和赫雷羅人之間的現狀後,敵對行動才有所緩和。
1878年,當時是英國殖民地的好望角吞併了華維斯灣和近海企鵝群島;這些地方在1910年新的南非聯邦成立時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一個登岸並探索該地區的歐洲人是葡萄牙航海家迪奧戈·康(1485年)和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1486年),但葡萄牙人並沒有試圖占領該地區。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內陸地區一樣,納米比亞直到19世紀才被歐洲人廣泛地探索。當時,商人和定居者主要來自德國和瑞典。1870年,芬蘭傳教士來到納米比亞北部地區,在奧萬博人(Ovambo)和卡萬戈人(Kavango)中傳播路德教。 19世紀末,Dorsland跋涉者在從川斯瓦到安哥拉的路上穿過該地區。他們中的一些人在納米比亞定居,而不是繼續他們的旅程。
德國殖民
編輯
1884年,在奧托·馮·俾斯麥的領導下,納米比亞成為德國的殖民地,以防止英國的侵占,被稱為德屬西南非。開普敦的英國總督帕爾格雷夫通過委員會(Palgrave Commission))確定,只有華維斯灣這個天然深水港值得占領,因此將其併入英屬南非的開普省。
從1904年到1907年,赫雷羅人和納馬人拿起武器反對殘酷的德國殖民統治。在德國占領者精心策劃的懲罰行動中,政府官員下令在奧瓦-赫雷羅和納馬人的種族滅絕行動中消滅土著人。在這場被稱為「20世紀第一場種族滅絕」的行動中,德國人系統地殺害了1萬名納馬人(占人口的一半)和大約6.5萬名赫雷羅人(約占人口的80%)。倖存者在最終從拘留所釋放時,受到了剝奪財產、驅逐出境、強迫勞動、種族隔離和歧視的政策,這種制度在許多方面預示了南非1948年建立的種族隔離制度。
大多數非洲人被限制在所謂的土著領域上,1949年後在南非的統治下,這些地區變成了「家園」(班圖斯坦)。一些歷史學家推測,德國在納米比亞的種族滅絕是納粹在大屠殺中的典範。種族滅絕的記憶仍然與獨立的納米比亞的民族身份和與德國的關係有關。
一戰期間的1915年,英軍入侵該地,人數不多的德國駐軍很快就向南非軍隊投降,西南非被南非占領。1919年,國際聯盟將西南非交給南非進行委任統治。1946年,聯合國託管理事會要求南非將西南非作為聯合國託管領地,卻遭到南非政府拒絕。
取得獨立
編輯
1949年4月,南非議會通過《西南非事務修正法》,將西南非作為本國領土對待,並推行種族隔離政策。1958年至1964年間,納米比亞黑人先後成立西南非民族聯盟、西南非人民組織及西南非民族統一民主組織,1966年起,這些組織開始展開反抗南非統治的游擊戰。1968年6月,聯合國大會決議將西南非更名為納米比亞。
1980年代,隨著國際社會壓力增大和南非逐漸實現民主化和種族平等,南非終於同意納米比亞獨立。1990年2月9日,納米比亞制訂了其憲法(英語:Constitution of Namibia)。3月21日,納米比亞正式宣布獨立,薩姆·努喬馬成為首任總統。1994年,南非將華維斯灣歸還納米比亞。